同济大学最新报告:中国高校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森宁
2022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联合全球信息分析机构爱思唯尔,发布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报告——全球视角下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的科研贡献》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
5月20日也是同济大学建校115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成立二十周年。前述报告回顾了同济大学二十年来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取得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作出的贡献,报告中同时提出了115项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院长伍江教授对这份SDG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SDG于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提出。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份报告聚焦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过去二十年内科研文献计量数据和分析,从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研究活跃度、国际合作、产学合作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科研成就,并将其与世界、亚太地区和中国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展示了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在人类、地球和繁荣发展三个主题下的科研全景。
据伍江介绍,在学术成果方面,过去二十年内,全球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科研产出总量从2002年的257000项增长到了2021年的126万项,总量翻了两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而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占比快速增长,研究产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论文占全校论文产出比重从2002年的13%升至2021年的38%。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论文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指数全面提升,且高被引论文发表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体现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
此外,国际研究合作对于加速知识创新和转化至关重要,合作也是促进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因素。2002—2021年,从全球水平来看,1/4的SDG相关的学术研究由国际合作完成。同济大学SDG研究的国际合作产出占比从2002-2011年的15%升至2012-2021年的27%,表明其国际合作水平也在稳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