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印发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推动制定商业保险与医疗、社保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
每经记者 袁园北京报道每经编辑 陈旭
5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银保监会已于近期向业内下发《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到2025年,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结构清晰、覆盖全面、效用突出的保险标准体系。
银保监会表示,制定《规划》是为深入推进保险业标准化改革,确保“十四五”期间保险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推进。
保险业标准实施监督及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完善
标准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保险业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标准化是促进保险业有效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的重要保障。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服务大局、立足长远,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保险业科学谋划、多措并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不断强化保险标准化工作,保险标准化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意识不断提升,实施成效显著。
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发布保险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项,市场自主公开保险团体标准48项,覆盖保险业务、客户服务、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等诸多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规范性和引领性地位显著增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保险业的高度肯定,为支持保险业发展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标准支持保险业服务社会民生的作用不断加强。针对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发布《电子保单业务规范》《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保险精确承保和快速理赔规范》《保险业车联网基础数据元目录》等标准,对提升保险效率、降低保险成本、便利保险消费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十三五”末期,在建国家标准3项,在建行业标准35项,为保险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规划》表示,总体看,“十三五”期间保险行业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但与保险业日益增长的标准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业发展催生标准新需求,标准供给有一定的滞后;二是标准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部分标准修订效率较低,标龄过长,与实际工作脱节;四是标准实施监督及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完善;五是整体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制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