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最高检:2021年超6万人侵害未成年人被公诉,性侵犯罪达27851人

2022-05-25 13:55栏目:资讯
TAG:

  2021年4月,浙江省海宁市某民办学校发生教师猥亵儿童案,当地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发现,该学校存在教师招录审核不规范、校园安全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导致未成年学生被性侵。

  对此,海宁市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局、教育局开展全市民办新居民(非本地户籍居民)子女学校教职员工违法犯罪记录和教师资格筛查工作,发现1名教师有强奸前科,6名教师无教师资格证,13名教师的教师资格证真伪存疑。根据筛查结果,教育部门责令学校与有强奸前科的教师闫某某解除劳动合同,将无证教师调离教学岗位。此外,上述13名教师中有5人的教师资格证系伪造,已依法予以解聘。

  该案入选了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典型案例。2022年5月25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有关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介绍,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起公诉60553人,同比上升5.69%,其中对性侵犯罪提起公诉27851人。此外,最高检对30起性侵未成年人重大敏感案件挂牌督导,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制发了性侵犯罪典型案例。

  为推动解决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现难、发现晚问题,最高检于2020年会同国家监委等9部门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和组织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或存在侵害危险,要立即向公安、教育等部门报告。

  针对性侵害未成年人重犯率高等特点,最高检还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将“大灰狼”堵在校门之外。这两项制度均被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吸纳为法定责任。

  那艳芳表示,最高检建立了强制报告“每案必查”机制,对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推动相关部门追责,强制报告数量明显上升,保护效果逐步显现。该制度施行以来,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线索源于强制报告的有2854件,一批隐蔽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得以及时发现。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宁夏等地强制报告案件量同比均增长一倍以上。制度实施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倒查发现相关责任主体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应当报告不报告案件1604件,追责299件。牵头或配合开展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748万余人次,推动对2900余名前科劣迹人员作出开除、解聘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