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不超发货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2)
7月CPI同比上涨2.7%,这一增速创下2020年8月以来新高。今年4~6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1%、2.1%和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明显下行,环比下降1.3%,“PPI-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央行预计,我国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预期目标有望实现,PPI涨幅年内大体延续下行态势。但也特意指出,中长期而言,本世纪前20年对平抑通胀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一体化、劳动力供给充裕等红利已发生逆转,叠加当前能源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成本上升,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
“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维护通胀平稳是宏观大盘稳定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环境要求。”央行在专栏文章《全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中指出。
按照惯例,央行会在每个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相比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本次央行继续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新增提法则为“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央行并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在外部局势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运用总量与结构性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基建投资与重点领域;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
“今后央行释放流动性将更加谨慎,大幅宽松可能性不太,且更为重视提供总量稳、结构优的高质量金融服务。2022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将更为优先,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且保持在20%以上增速;房地产贷款占比则下降明显。” 王运金表示。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对于通胀变化或将采取相机抉择的做法,如果物价落在容忍范围内,政策重点仍将落在推动经济和就业修复层面;如果突破容忍范围,或将对调整货币政策形成驱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