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抢筹,这类ETF创新高!46家央企重组,大有深意!(6)
多位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央企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1+1”,更不是行政“拉郎配”,而是一场深化改革。这背后,是持续深化央企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促进提质增效,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原文首发于2022年5月23日,原标题为《十年间,46家央企重组整合,背后大有深意!》。
1
“横向合并”强强联合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央企的重组整合与全球经济形势、产业演进阶段、市场规律变化、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一位接近国资委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
横向并购指并购同一行业的公司,有利于减少边际成本,提升市场份额。在近十年的央企兼并重组中,“横向合并”强强联合是重要的重组方式之一。
“通过强强联合后的国企规模增大,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海外投资更具有优势。”上述接近国资委人士说。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近年来,央企合并的典型案例——中国船舶集团早已经印证了这一效应。
中国船舶成立于2019年11月26日,为原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重组而来,因业务“划长江为界”,这两家造船集团被称为“南船”和“北船”。2019年10月,国资委宣布“南北船”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两船整体划入新集团。
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重组时,国际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两船”重组,是“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积极举措,对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曾表示。
后来的结果也表明,“两船”重组的确较好地整合了行业资源,舰船研发制造进展大大加快。
数据显示,中国船舶2021年三大造船指标首次全面超越韩国现代重工,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实现完工交付船舶206艘,占到全球市场20.2%的份额,实现新接订单合同金额1301.5亿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新纪录。
类似案例还包括两家钢铁企业宝钢和武钢。在2016年揭牌、2017年2月完成重组后的中国宝武,资产规模在当时达到7300亿元,经营收入达到3300多亿元,员工22.8万人。
▲2021年4月9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图/IC photo
重组同样实现了“1+1>2”的效果。一方面推动钢铁去产能,两家企业重组以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1500万吨;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重组以后企业钢铁产量在2020年破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高端碳钢产品产量超过3000万吨,高温合金、钛合金、大交通轻量化材料、碳材料等正在成为研发创新的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