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微信进化,触角伸向人文教育

2015-09-17 10:17栏目:男科
TAG:

文/路北(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教育平等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全球课题,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如何让各国公民以尽可能低成本、低门槛的方式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平等的关键所在。对于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高中生特别是尖子生而言,其目前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未必是足够的。优等生如何获得与其智商、学习能力、梦想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事关这个群体的教育公平。

昨夜,一份极简设计的动画页面悄悄进入朋友圈,名字叫《你和我的大众脸》,原来是来自微信的作品。初看像一封情怀满满的信,但笔者越思考越感到振奋,仿佛听到互联网巨头对科学梦的一次宣言和呼唤。的确,科学梦想几乎是一张大众脸,每一个小孩都曾幻想过,但实现梦想的人却寥寥无几。而今年九月,微信启动与纽约科学院联手的STEM项目,寻找中国最具有潜力的少年,打造“学神实验室”。

STEM项目由纽约科学院在全球范围发起,将在全球筛选250名高中少年,圆他们的科学梦。在中国,微信成为纽约科学院的唯一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发起“学神实验室”。该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让渴望成长、渴望探索科学的高中生特别是优等生能直接获得诺贝尔导师等顶尖科学家的指导,而不再是只从书本上来获得知识。

此次微信与纽约科学院合作的“学神实验室”,以微信连接高中生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可谓是对教育资源平等分配的一次最新尝试。

从连接生活服务到连接人文教育,微信逼格暴涨

去年11月,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腾讯要“连接一切”,成为互联网连接器。作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连接一切”的重要布局,微信已逐渐从人与人交流的通讯工具进化为一个连接人与生活服务的平台。

如今,连接生活服务的微信要连接科学、连接人文、连接学术,这可以说是微信连接能力的拓展,也是微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动作。

从人们的需求来看,生活服务是普遍需求,随着微信用户群体中高中生、大学生人群的壮大,为他们提供教育资源的连接也是一种潜在需求。

对于中国高中生而言,大多处于应试教育状态,距离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甚远,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类似纽约科学院这种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从全球角度看教育平等的话,实际上这就是对中国高中生的一种不平等。

微信从连接生活服务到连接人文教育,为中国高中生提供了接触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渠道。在其他互联网巨头忙于抢占更多用户时,微信的这种“不务正业”,也让其在互联网行业逼格暴涨。

连接中外教育资源,纽约科学院为何选择微信?

纽约科学院在全球150个国家有近25000名会员,其中包括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他所有机构不一样,这是一个以改善世界和改变未来为使命的组织,没有丝毫金钱与商业气息。在这一点上,微信的气质以及连接一切的血脉与纽约科学院简直一拍即合。

STEM具体指代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一次通识教育。

早在200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就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布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由此,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

近年来,STEM教育理念传入中国并被提倡,但是具体的落地,却大多停留在表面。此次纽约科学院面向全球发起的STEM项目,为中国青少年的STEM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不啻为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

那么,如此高大上的跨国教育项目的合作伙伴,原本可以是各大高校或中学,也可以是相关教育部门,但为何纽约科学院偏偏选中了微信为其唯一合作伙伴?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微信具有连接人与教育资源的先天优势。一方面,微信可以实现打破时间、空间距离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即时通讯能力;另一方面,微信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等实现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分享。这两点,是其他机构、其他互联网公司所难以实现的。

还有一点是,微信已成青少年的主要沟通平台,其触达能力、品牌影响力、号召力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换言之,这种高大上的跨国教育项目,由于是通过虚拟交流平台开展,微信恰恰具有在虚拟空间连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

微信“连接一切”,品牌责任感胆大心细

腾讯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 5.49 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此外,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 个。

这组数据表明,微信已经不止是一个超级APP、超级入口、最大的社交工具和连接器,而且还是一个“媒体”、一个品牌、一个对用户、社会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巨型平台。当这些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不难看出微信所具有的社会引导作用及其所肩负的品牌责任。换言之,微信已经像那些公众人物一样,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便是社会责任。

早在去年5月,微信团队首次提出声音捐献概念,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帮助视障群体读书。截至目前,“为盲胞读书”公众号粉丝超过60万;累计收到300万条语音捐献,形成超过100本有声读物;累计300万视障人士收听到项目输出的有声读物。

此次与纽约科学院联手,可以看作是微信践行社会责任的最新举措,也彰显了微信关怀下一代教育问题的品牌形象。有道是“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微信利用创新的技术和平台,支持中国青少年对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来推动他们的成长和科学梦的实现,其背后是胆大心细的品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