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转手19次,赚了300倍!NFT有多“疯狂”?

2022-05-30 19:26栏目:资讯
TAG:

  原标题:转手19次,赚了300倍!NFT有多“疯狂”?

  嗅到上涨的机会:买入。

  飞速上涨时:卖出。

  价格急剧下跌:抛售。

  各个领域的投机都逃不过这三段操作。

  小易(化名)虽然不理解NFT生态及其代表的数字艺术品背后的原理,只了解这三个缩写字母的含义,但这并不妨碍她小赚一笔。

  “时间太短,机会流逝太快,我不需要仔细了解NFT市场,我只需买入,伺机卖出。”

  2021年3月11日,美国数字艺术家Beeple的数字艺术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近693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为截至当时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第三高价,刷新了数码艺术品拍卖纪录,也为大型拍卖行史上首次以非同质化代币(NFT)形式拍卖的纯数码艺术品。

  它拉亮了NFT世界的闪光灯,直接刺激了数字艺术品生态的构建,甚至放大了这场狂欢。越来越多的数字艺术品开始制作、拍卖与流转。创意越来越先锐,模式越来越成熟。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在技术环节,每个数字藏品都存储在区块链上,创建一个不可变的记录,其中包含有关代币创建、销售、数字藏品与特定数字资产的关联,以及拥有或使用数字资产的许可范围的信息。

  平台层出不穷,NFT几经转手,价格动辄翻数倍。买卖双方都想获利,IP方、制作者、中间商、平台、投资与投机者身在利益链中。

  但对艺术品的估值从来都是谜。被利益追逐的数字藏品参与者跑得太快,也太急,他们来不及细究,手里握的NFT,公允价值到底在哪里?

  一位中间商的视角:大家只想套现

  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创作、铸造到发行流转实现了全链条覆盖。其中,既有互联网巨头,也有新兴科技企业。

  “我怀疑,现今在数字藏品(NFT)领域的炒作者,跟当年泡泡玛特盲盒的炒作者,高度重合。”苏活(化名)告诉记者,但它可能比泡泡玛特盲盒来钱更快。“从前期研发到后期制造,玩具的生产周期少说也要一年。可NFT不一样,它可以直接卖,没有其他环节,也没有太多的成本。”

  苏活是一名中间商,目前主要在国内一家数字藏品平台活动,该平台目前已拿到近5000万的融资。“后续估值会有多少亿,我不清楚。这跟以前的P2P行业有点类似,客观来说就是炒作,有点儿‘圈钱’的意思。”

  他将平台的参与者归为三类:买家、卖家、中间商。卖家内部又分为专业艺术家、潮流和商业插画师,及此前做平面设计或广告创意的人。他说,前者在艺术领域确实有能力,且有一定积淀。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市场是可以去尝试的,尽管意愿并非那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