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南开团队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克隆猪 克服我国优良原种猪资源“卡脖子”问题(2)

2022-05-31 17:39栏目:资讯
TAG:

  据了解,我国种猪需求量巨大,每年种母猪更新量1300万头,种公猪更新量30万头以上。为适应育种规模化需求,赵新科研团队长期以来致力进一步提升克隆全流程机器人操作水平,在批量化、自动化、精准化、规模化上下功夫,研究工厂化的自动化动物克隆育种技术体系,旨在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不断提供科学的自动化方案。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种猪需求量巨大。但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04万吨,2019年为4255万吨,2020年为4113万吨。国产猪肉产量连年走低的同时,猪肉进口量逐年增大。就是这些产量连年走低的国产猪肉,其种猪也大多来自国外,2020年我国全年进口种猪约3万头,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年进口种猪约3万头,创历史新高,2021年1到3月进口种猪已经超过一万头,进口种猪数量逐年增加。

  例如,2021年3月14日,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来自丹麦的1200头种猪货运航班降落在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就在同一天,2400头美国进口原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也顺利抵达四川宜宾。这些“不远万里”来到国内的猪正是号称“猪芯片”的外国种猪。

1040头丹麦原种猪乘坐包机顺利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图自四川在线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介绍,当今世界瘦肉型品种有三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从全球来看,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陈瑶生表示,虽然我们(在猪育种方面)进步很快,但规范的系统选育历史积淀不足,比国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种群的产仔数、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性状与发达国家还有10%-30%的差距。因此,适当引种有利于国内生猪种业加快追赶,完全不引也可以,但会影响发展效率,不利于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关于地方猪的问题,陈瑶生介绍,我国现有地方猪种83个,品质好、风味佳,但由于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瘦肉消费需求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养殖规模不断萎缩,资源群体缩减。对此,陈瑶生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建设了62个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开展了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应该说实现了应保则保,同时,在2021年年已启动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家底以后,将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