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疯狂“囤猴”背后:实验猴单价超16万元,不到四年涨超10倍(2)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曾进行食蟹猴采购,在2021年12月,其发布公告称,由于至投标截至时间,对磋商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项目招标失败。此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采取单一来源采购。
为何“一猴难求”?
“药企必须在具有用猴子做实验的机构进行试验,通常难以单独购买拿回。相关机构业务大幅增加,排序有所选择,紧急的、高利润的、周期相对较短的项目更被优先选择。实验费用提高对企业来说增加了研发费用,但是新药研发成功的回报更高,所以药企会在一定程度内愿意承担。”上述药企高管说道。
他告诉“V观财报”,食蟹猴的紧缺现状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密切相关,首先,疫情对于食蟹猴的生产与繁殖有影响;其次,疫苗研发等也需要使用食蟹猴;最后,生物制药在近年来热度极高,需猴量也大幅上升。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0年药审中心完成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各类需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8606件,较2019年增长26.24%,其中,化学药注册申请为6778件,较2019年增长25.22%;中药注册申请418件,较2019年增长39.33%;生物制品注册申请1410件,较2019年增长27.72%。
另一方面,上述药企高管也表示,项目能否推动也与猴子的使用方式有关:“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及分布研究的,需要解剖后检测诸多数据,实验猴只能用一次。部分药理药效研究的实验用猴可后续再用于某些研究,这些项目就可能推进的快一些。”
那么,能否不用实验猴进行临床前实验呢?根据欧盟在2017年更新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和测试中的需求》,其中表示,大多数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用于安全评估研究,以满足监管要求。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只能在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使用,并且科学证明安全性测试中常用的其他非啮齿动物物种都不适合研究目的。
行业人士也对“V观财报”表示,以后使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临床前实验只会多不会少,同时,由于食蟹猴属于二级保护动物,从事实验猴饲养和售卖需要经过审批,由此短时间内,食蟹猴的供给紧张关系仍然难以缓和。
“得猴者”得天下?
“V观财报”注意到,紧张的供需关系下,高昂的食蟹猴价格也体现在开展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的直接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