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大湾区几何中心迎来历史性机遇(3)
时至今日,南沙区的GDP在广州各区中虽仍仅排第7位,但近年增长率一直位居广州各区前列,2021年GDP首度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首度突破1000亿。在经济增长层面,它已经体现出磨合的力量。
南沙、前海与横琴,三大平台“和而不同”
去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相比之下,南沙的《方案》来得比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要晚。
南沙与前海、横琴的“并肩”,始于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三者被视为未来广东转型升级的三大重要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三者的地位得到了延续。
这次南沙《方案》的一大重要举措是“双15”优惠,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均按最高15%的税率来征收。这项特殊的优惠政策堪称三大平台的标配,但时间各自不同。
早在2011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草案)》中,前海就独创性地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目录内企业所得税率设置15%的上限,成为前海发展的最大助力之一。
而在南沙《方案》中强调的制度创新,则是横琴的强项。2019年,横琴的“分线管理制度”就被纳入自贸区制度创新探索中。这也暴露了南沙的劣势:相比在制度创新上更具探索精神与经验的经济特区,南沙背后的广州会更为慎重,有时显得“慢半拍”。
但慢未必是坏事,尤其是对于南沙而言。面积远大于前海与横琴的南沙,有更充裕的地域空间和时间,来探索发展的确定性。
从定位而言,前海着重于对接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横琴则重点连通澳门的产业发展,这显然与二者的地理位置有关。而南沙则在摸索一条二者兼得的路子,它既是地理层面的定位,也是大湾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即不局限于点对点的就近地域联系,而是形成有效的区域联动。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在这一点上有先天优势。
南沙所要走的未来之路,未必会处处立竿见影,比如如今所专注的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但就像三十多年来的一次次思想与经验的碰撞那样,每一次火花都可以在某个时间或某个领域,成为一种指引。
而拥有了三大新平台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迎来全新的合作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