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张病床:跳槽风波背后的“全球最大卫生院”(4)
这种先例并不少,2017年,贵航贵阳医院精神科主任杨绍雷带着科室4名医生、7名护士、64名住院患者“集体出走”,去了十几公里外的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个领域内知名专家团队的“迁移”,影响的除在院患者之外,还有长期随访、慕名就诊等隐形病源。
一位“大三甲”医院资深院长表示,2008年之前,医疗资源均衡分布一直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政者的共识,但那一年5月的汶川地震改变了一切。作为超大医院,华西医院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特别是较多的ICU急救能力,为救治伤者做出了巨大贡献。“从那时起,主政者的意见就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了。”这位院长回忆。
同样在2008年,阚全程出任郑大一附院院长,“超级医院”模式开始成型并突飞猛进。后来,他官至河南省卫健委主任,还曾在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以省卫健委主任身份,兼任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这意味着,“超级医院”模式,至少在河南省内,得到了极大认可。
02、挖走的是人才,失掉的是平衡
王腾飞告诉《财健道》,近几年郑大一附院一直在“挖人”,高精尖和普通专家都挖,规模可能比这次还大,数量还多,只是没有引起媒体注意。
一名普通的医生想成为主任,在各个医院流程都差不多,基本上都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在王腾飞看来,郑大一附院走的一向是捷径,挖一个现成能用的,直接能创造利益的团队,当然好过慢慢培养。
不少当地的院长对此事显得颇为愤慨,据他们透露,近些年郑大一附院从兄弟医院挖人这种操作并不少见。因为薪资给得高,几乎一挖一个准。
它挖省内其他医院的专家团队,其他医院就去挖市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在当地医疗系统内甚至隐约形成了一股风气,让很多医院失去了培养人才的信心。
一位基层医院院长提起这种现象颇为痛心,他告诉《财健道》,近几年医院原本打算重点培养几位本科毕业的医生,结果他们都到郑大一附院去做了医助。
在其看来,这些医生本可以在县域医疗中成为一名成熟的医生。但是去了郑大一附院后,不是为了精进医疗实力,而是助理式的写病历,县域丢了实用人才,郑大一附院多了一个“底层劳动力”。
虽然工作不分贵贱,还是不免为基层人才流失和浪费感到可惜。
03、“卫生院”的商业算盘——病人散步的ICU,专治“阑尾炎”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