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刘俏:碳中和时代的投资与企业发展(6)

2022-06-05 19:01栏目:资讯
TAG:

  我向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就说现在只靠其中的一个机制,比如说我们靠全国性的把碳交易体系来形成有效碳价格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我们是去年7月16号推出了全国性的碳交易这样的系统,目前为止,其实从流动性上讲,从市场参与的角度讲,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让它形成这个价格每一吨二氧化碳大概50块人民币这个价格本身,它到底是不是真实反映了碳排放的真实的这样成本,我想这一切其实还有待于未来,通过进一步的市场机制的建设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总之,只靠单纯的单一的碳交易体系,其实完成一个有效碳价格发现这样的功能是不太现实的。

  我想这些问题其实我们业界和政策界有很多讨论,像刚才我提到的就是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其实是囊括了电力企业,2262个电子企业,即使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结束的时候,我也只是把这八大行业纳入到交易体系平台上来。而事实上,碳中和是深刻的全社会的这样变革,怎么样让八大行业之外的,特别是来自于这种我想服务型行业的这些企业,甚至让个人和家庭能够参与到碳的交易过程中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提升碳中和对人们理念,企业决策,家庭的消费决策的这样一种改变,我想这个意义非常大。未来可能我们在不管引入这种资源减排的合纵体系,把资源减排这些二氧化碳的这种,把排放量纳入到交易体系里面来,是有很多工作,有很多投资的可能性。

  但不管怎么讲,我想特别强调这一点,就单一机制,单一依靠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系统来实现碳价格的有效发现这是不现实的,已经证明了是不可行的。

  刚才我也提到就是我们的三角形的机制,除了碳交易体系之外,其实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包括利用未来的资产证券化的这样一些市场所形成的价格来进行碳价格的这种倒推和分析。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真实的数据了,比如说我们到目前为止做简单的研究,结合中国四千多个上市企业里面,大概我们找到将近两千多个企业,他是有比较相对准确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数字的。我们做了简单的分析就发现2020年9月份以后,其实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身,就用它来衡量碳风险,它其实已经进入到股市的价格里面的了。

  也就换句话讲,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一个企业的碳风险做出了非常敏锐的这样反应,已经把它反映到风险溢价里面来了,我们根据数字做了一些分析,给大家简单的讨论一下,比如说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如果说是这种情况下碳投放量比较大,它的风险溢价会比较高一些,大概高出按照月率来算是0.42个百分点,按照年化来算就是0.42×12。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测算,就是说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说他采取有效的通过绿色规划,通过绿色治理,在ESG方面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它能够降低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测算下来之后就说是它减低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我们这个统计,按照中国现有估值逻辑,这个估值模型,大致上减低一吨会给企业带来165元的这样一个市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