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不能上龙舟”背后:习俗正消失,不能简单视为性别歧视(4)
第一排在最前面领桨,担负着领头人的职责,控制整条龙舟的节奏,而二、三、四排是这条龙舟的动力马达,负责传送力量,最后一排则是这条龙舟的“驱动机”,尽量让前面的队友划得更加轻松。第五排的划手要求会更高,需要动作更加协调和流畅。
“龙舟上每一个位置都非常关键,负责不同的职能,一起努力让我们这条龙舟划得更快更好。”她说。
赵婷说,龙舟队日常训练非常辛苦,每天专项训练要四五个小时,加上一些陆上体能、跑步之类的训练,整体训练时间在七八个小时以上。“龙舟比较看重腰、肩和手臂的力量,以及身体整体的协调性。”
到龙舟队担任教练之前,赵婷是广东省皮划艇队的队员,她说,就运动而言,付出和收获不一定能成正比,但不付出的话,永远不可能有收获,不光做运动员,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两年前,赵婷因怀孕的原因不再担任教练。她说,自己从小离家,成长在运动队,也很渴望家庭氛围,所以希望能多陪伴小孩,不想让小孩重走自己童年的路。“练了那么久的体育,想停下来歇一会,然后再做规划。”
民俗专家:将女性排除在外的文化传统不合时宜
“文化禁忌涉及到的问题是,这种禁忌在当地是不可侵犯的。从龙舟拥有者的角度来看,‘我难道不可以有这种禁忌吗?’违反了这种禁忌,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这是不是太过绝对了?”陈华文在考察了端午凤舟竞渡的文化后,结合网上的那段视频,认为“女性不能上龙舟”这一做法是歧视女性的观点太过绝对。
陈华文认为,从龙舟文化来看:一、从生理上来看,男女力量差距太大,“龙舟每一个节拍需要大家力气非常协调,力气大小差不多对取得胜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一种竞技形式。”二、民间对于文化禁忌很容易上升到信仰层面,具有某种宗教性,这种文化的含义会非常复杂。三、龙舟文化中也有“凤舟竞渡”,之后也有女子龙舟队,龙舟文化一直在进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女性已经开始参与到以男性为主导的龙舟文化里。”陈华文说。
陈华文在他的研究中特别强调,应鼓励女性参与到这项节日文化的传承中,他认为,这样可以使传统中的所谓男女不平等得到某种层面上的平衡。在一些以男性为主导的力量型活动,由于有女性的参与或观赏而获得一种特别的激励,从而使文化凝聚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女子不能上龙舟”是不合时宜、落后的文化传统,并且带有歧视性,“这肯定不能接受”。性别平等,族群平等是当代人类社会文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