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纳芯微王升杨:国产芯片发展良好,最大挑战在产品可靠性上(2)
此外,这两年半导体产业链也在经历12英寸到8英寸工艺切换,在切换过程中导致了结构性缺货的原因。另外,不确定的地缘冲突以及波动的疫情影响,都对这个行业造成了很多影响。
面向未来,整体上“缺芯”的状况是在缓解的,但是供需之间的矛盾在短期之内还是存在的,所以我认为大体上各个品类“缺芯”的状况应该会逐渐好转,这里个别的一些品类芯片可能会处在持续紧张状态。
国产芯片快速进入汽车产业链,挑战集中在产品可靠性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两年,国产芯片一直在快速发展,目前表现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
王升杨:国产替代这两年的发展非常不错。原来在芯片领域的高端市场,尤其是汽车市场,可能很难找到国产芯片。这两年在比较有利的产业环境下,非常多的芯片企业开始有机会进入到汽车产业链中,也有非常多的汽车产业链的客户在主动规划国产替代计划。所以这两年国产芯片还是往前走了非常大的一步。
同样我们也看到国产替代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这里最大的挑战在于汽车对芯片的体系有不一样的产品要求,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可靠性上。过去国内芯片企业主要是以面向消费电子+一部分工业为主,但现在进入到汽车领域,其面临的汽车产品质量可靠性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这要求国内芯片企业能够快速地构建一套完整的从研发到量产到大规模供货这样一个符合车规要求的产品开发体系,同时包括质量保障体系。但目前这些体系能力的构建需要一些时间。我相信假以时日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品类上实现国产替代,也能够构建起越来越强的符合汽车行业要求的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复杂形势下,是否有一些外国芯片企业会采用降价的形式来积压我们国产芯片的生存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王升杨:在过去两年比较特别的国际形势与整个行业“缺芯”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在汽车领域里得到很快的导入和应用。但是随着供应情况,“缺芯”会慢慢缓解,这也可能导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情况下,对于纳芯微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厂商,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要尽可能实现成本优化。在过去两年里,优先保障产能,今年开始,随着产业链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做一些成本优化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