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不玩《羊了个羊》(3)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游戏设计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小游戏的开发,2018年诞生的微信小游戏开山之作《跳一跳》就是充分继承了《flappy bird》的光荣传统。
《羊了个羊》则把其中精髓推向了更极致的方向。《羊了个羊》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它将故意不让玩家过关的处理包裹得很严实,让玩家有了“我努努力便可通过”的念头,在创作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平衡游戏的难度,反而刻意增加了难度。
它的糟糕也正在于此,它非但没有给予不断尝试的玩家应有的回报,反而给予了大量的观看广告的机会,让玩家真正成为了被薅光毛的那一只只羊。
《羊了个羊》背后的制作团队,北京简游科技创始人张佳旭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难度的设置,是游戏的乐趣和社交话题的一种结合。“如果都像第一小关那样,乐趣又是什么呢?”张佳旭说。
9月15日,网上流传一张“微信广告助手”截图,图中显示《羊了个羊》于9月14日收入达到468万元,月收入也已高达2565万元。
后经多方证实,该截图内容不实。
不想缺席
当《羊了个羊》霸占各个平台的热搜榜单时,它就不再简单是一个游戏,而是成为了一次社交事件。在社交事件中,在场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最初,游戏带给玩家们的羞耻感,激发了分享的欲望,基于微信端的免费小游戏,自带易分享的强属性。
最初玩家们的分享是带有极强的目的性,通过寻找同伴,谋求过关之法,类似于传统游戏玩家遇到难题诉诸游戏攻略或是游戏达人的方式。
但由于游戏机制所限,很快玩家们发现,并没有任何一条通路,大家都卡着呢,最初的求助式分享就变为了恶作剧式的分享。
“把它分享给曾经班里的学霸,看着他也过不了关,我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领导每天给我出难题,我把这游戏发给他,让他也难受一会,哪怕只有5分钟也是好的。”
伴随着巨大量的分享转发,《羊了个羊》的话题度和热度越来越高,一些没有被分享的人们感受到了空虚和寂寞,于是纷纷自觉加入游戏,就为了在茶水间或者是食堂里身边人们的交流中不缺席。
相比起通关而言,不缺席显然容易做到得多。只需要顺着链接点进来,或是搜索几个字符,便可以轻松加入游戏,随后成为官方口中那0.01%通关者的分母。
当在场的人数持续增加,《羊了个羊》带来玩家的非游戏感受反而是增多了,因为大量的参与者并非游戏的常规玩家,很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如何通关。
许久没人说话的同学群,短暂又热络了起来;钩心斗角的竞争对手们,也显得和谐了不少;平日中认为高冷的他、面瘫的她,却也有可爱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