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冯仑:一边折腾、一边琢磨(3)

2022-05-21 11:53栏目:资讯
TAG:

张维迎:汉武帝不认同司马迁点击蓝字阅读文章

  此外,我父亲一直在单位负责政治和宣传工作,他们那儿有不少图书和资料,有些书我也可以经常拿来看。

  因为考上了大学,就没有去家里联系的子弟学校工作,转而进入西北大学,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涯。

  由于之前看书打下的基础,读大学的时候,我对政治经济学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学到货币、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等等这些概念时,都觉得挺熟悉,很有意思。我们的老师,比如系主任何炼成老师,讲课又都特别棒,让我们能够比较舒服地就学会了教材内容。

  大学这4年,对我来说其实特别重要。除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学习,我也参与了许多课外实践。

  其实,在进入西北大学之前,读高中那几年,尤其是高中后半段,我就已经有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那时候年纪很小,十七八岁,但是受大环境以及所读书籍的影响,我一边学习,一边琢磨一些很大的事儿。比如,我当时觉得,中美苏三国的关系,就跟魏蜀吴三国一样。大概是在1976年的冬天,我把自己有限的三国知识和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的看法结合到一起,写成了一篇文章。

  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就想把它印出来。我知道家附近的幼儿园住着一个老先生,他家里有刻蜡板的钢板。过年前,在一个大雪天,我跑到他家借钢板,我说了半天,最后他同意把钢板借给我,还说,“印好了你也给我一份”。没想到,当我去还钢板时才知道,他竟然病死在大年初一。

  过年的时候,我就在家刻蜡板,把这篇文章印出来之后到处散发,还找通信地址,寄给了好些人。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当时把文章寄给了北大研究世界史的周一良教授。没想到,过了四五年之后,我快要到北京读研究生时,居然收到了周教授的一封回信。

  他是唯一回信鼓励我的。收到回信之后,我就想着要带着这封信去北京找周教授。但后来我到北京之后,因为很多原因,也没有见到他。不过我也知道了,在给我回信之前,他曾遭受过一些挫折。文革期间他参与了“梁效”写作班子,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受到批判,被关押审查。

  此外,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把我介绍给西北大学的一位梁老师。我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找梁老师,请他点评。梁老师也给了我很多鼓励,说“你年纪这么小,能写成这样,很好。以后可以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