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冯仑:一边折腾、一边琢磨(6)

2022-05-21 11:53栏目:资讯
TAG:

  大家开始要求检讨文革,然后希望思想解放,想找到未来的方向。

  当然,这种思想的解放与启蒙,先声都在北京。

  西北大学有一个很特别的情况,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学生中,有很多北京知青。比如我们班上,大概有八九个北京知青。他们基本上都是十四五岁时从北京来到陕西(主要是陕北的延安等地)插队,恢复高考之后又考到西北大学。

  这些北京知青跟北京的联系很密切,于是北京出现的思想解放与启蒙作品,很快就通过他们传到了西北大学。

  所以虽然西北大学在西安,那时候我也没去过北京,但我通过这些同学,很快就了解到了这些作品。当时北岛、芒克等创办的诗刊《今天》传播很广。虽然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学校有报刊亭和一些展板,大家就在报亭或者展板上贴《今天》杂志里的诗歌,主要是一些朦胧诗,贴星星画展的一些作品,那儿的东西也会传到我们学校。总之,当时发生在北京的这些事,在我们学校都有机会了解。

  这些变化不断地激发着我,我也开始思考这些事,思考未来我应该怎么样参与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于是,在上课以外,我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里的、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中。

  那个时候全国的大学生都在办学生刊物,每个系都在办自己的,我们系的刊物叫《经济初学》,中文系的刊物叫《希望》。

  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办杂志。杂志的内容主要是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我的很多同学年龄都比我大,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就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写一些文章,然后我们自己刻蜡板印刷、刊发。我也参与到《经济初学》的写稿、编辑当中,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当时北大经济系、武大经济系等也都有自己的刊物。而且,全国高校的经济系还出现了一个杂志团队的联络。

  我印象中,武大经济系的杂志上有朱玲发表的文章,北大经济系的杂志是刘伟等人在办,北大经济系当时在读的还有石小敏、吴稼祥等,我们就跟他们都通过交换杂志有过联系。

  跟这个事相关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时我们学习的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这些内容以外,我们开始知道了西方经济学。但当时几乎没有西方经济学的书,我们就想办法去找。有一段时间,我对计量经济学很有兴趣,后来找到一本丁伯根的书,我就去借来读。

  我们学习小组的组长叫毕昆,是一名北京知青。我跟他说,既然大家都需要,我们应该把它印出来卖,没准还能卖出去。最后,我们用油印的方法把这本书印出来,然后再卖,好像还赚了一千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