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最大回撤超30%:“固收+”怎么变成“固收-”?昔日“爆款”遭质疑,如今如何再出发?(2)

2022-05-23 19:04栏目:资讯
TAG:

  类似的现象在“固收+”产品中并不少见,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有87只“固收+”基金的股票+可转债仓位超过了70%。这种相对激进的操作在市场好的时候当然皆大欢喜,但一旦潮水褪去,风险一览无余。

  交易型“固收+”将加剧市场波动

  自诞生之日起,“固收+”就被寄予着承接中低风险理财需求的希望,但显然,部分“固收+”的操作已经与这一期待背道而驰。

  除了上述相对激进的操作风格,再比如,有基金经理在采访中向记者指出了“固收+”存在的另一大问题——频繁交易,且这种交易方式已经对市场有所反噬。

  上海某“固收+”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市场上的“固收+”存在许多交易型产品,即以固收打底,然后剩余仓位用来频繁交易,换手率较高。为了控制回撤,这种交易行为会使得市场下跌时出现了大量止损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全年,“固收+”中的偏债混合基金的股票换手率平均高达约4.49倍左右,已超过同期主动偏股型基金约2.41倍左右的换手率水平。

  “虽然目前国内投资者可能对波动的忍受度较低,在市场下跌时发生赎回,我们要按照相应赎回比例去调整,但有些基金经理会因为担心市场下跌更加主动的抛售,造成了市场更深幅度的下跌。”该基金经理表示。

  上投摩根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陈圆明也向记者表示,本轮回撤可能是历史上回撤达到估值低位速度最快的一次,主要原因就是交易型资金的规模占比仍较高,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波动。

  陈圆明认为,相对排名的考核方式、过于硬性的回撤要求都可能是导致“固收+”动作变形的原因,“比如回撤控制,一旦有硬性要求就会出现止损意愿,放大金融市场波动。”

  “固收+”如何再出发?

  虽然“固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下行、刚兑打破的大背景下,“固收+”承担着理财进阶的时代使命。但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固收+”如何整装再出发?基金经理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回撤控制上,陈圆明表示,“固收+”应该利用多资产、多策略之间的负相关性来降低波动,而不是依赖交易。

  谢屹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固收+”的产品回撤控制主要靠两重力量来保障,一个是不同资产之间的合理配比,一个是资产类别内部的个券分散。首先,要充分利用“固收+”多资产类别的优势,让不同资产收益的负相关性来对冲彼此,降低波动;其次,在股票类和转债类资产内部也需要非常分散,“我们持股和持债数量都在30个以上,这样又可以分散掉个券的风险,降低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