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前瞻指引:美联储沟通的艺术(2)

2022-06-15 13:56栏目:资讯
TAG:

状态规则——明确某种政策适用的环境。伯南克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市场需要的是明确的宽松信号,所以更倾向于时间规则。2012年1月和9月的例会将期限分别延长到了“至少到2014年底”和“2015年中”。

  2012年12月的例会采纳了芝加哥联储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的提议,变更了前瞻指引的表述:“在(1)失业率保持在6.5%以上和(2)通胀率不超过2.5%及长期通胀预期仍然温和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维持在0-0.25%”,首次明确允许通胀率暂时的超调,以实现就业市场更快速地复苏。11月,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7.7%。“重要的是,这些新的、更明确的条件是阈值,而不是触发器。这并不是说,当失业率达到6.5%时,美联储一定会提高利率。而是说,在失业率降至6.5%之前,甚至不会考虑加息。”事实上,在2015年12月第1次加息时,失业率已经降到了5%。伯南克认为,前瞻指引本可以更有力,将失业率的阈值从6.5%下调至6%甚至更低。从时间规则向状态规则的转换明确了政策的阶段性目标,也增加了政策的弹性。

  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度化

  美联储在前瞻指引方面的革新没有止步于咬文嚼字,在2012年1月发布了其历史上首份货币政策原则和《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下文简称“声明”)。声明开宗明义,称FOMC“力图尽可能清楚地向公众解释其货币政策决定。信号的明确性有助于家庭和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决策,减少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强透明度和问责制,这在民主社会中至关重要。”其中,“减少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不仅指美国,也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海外的溢出效应(Bernanke,2022,第7章)。

  声明既明确了2%通胀目标制,也阐明了“最大就业”的含义。FOMC认为:“2%的通胀率在较长时期内最符合美联储的法定职责。向公众清楚地传达这一通胀目标有助于坚定地锚定长期通胀预期,从而促进价格稳定,维持适度的长期利率,并增强委员会在面临重大经济动荡时促进最大就业的能力。”伯南克认为,2%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平衡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它既足够低——与价格稳定的使命保持一致;又足够高——可以在利率触及零下限之前提供足够的降息空间,以维持美联储追求充分就业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不量化“充分就业”目标,例如明确一个合意的失业率水平?声明的解释是:“最大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影响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动态的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且可能无法直接测度。因此,为就业规定一个固定的目标是不适当的。相反,FOMC的政策必须以对最高就业水平的评估为依据,并认识到这种评估必然是不确定的,并且需要加以修正。”实践中,美联储会广泛地参考劳动力市场指标,并“自然失业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