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下,银行机构如何有效构建业务安全中枢?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城市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更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客户金融需求特点发生了很大改变,对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和体验都提出全新要求,银行业务服务模式与风险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全面推进城市金融服务的背景下,探索智能化、现代化业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业务与风险管控运营一体化机制,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银行业务安全挑战与趋势
近年来,银行业务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不断深化,《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渠道、人员等方面优势,拓展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城市服务功能。但伴随市场主体多元、业务模式升级、产品创新活跃以及监管政策趋严,银行面临的产业风险形势也日趋复杂,各种新老问题交织变化,给业务安全防控工作提出了诸多新挑战。
1.监管新要求
自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付结算和账户管理,以及银行卡收单业务和收单风险管理不断升级。此外,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速立法进程,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也持续推进涉赌涉诈等突出风险排查与整治工作,产业链各方在账户、商户及终端全生命周期管理、资金流向监测、技防能力建设等方面受到更加严格的责任约束。
2.业务新模式
在疫情大背景下,银行业务正在加速向线上化转移,而移动业务模式则出现触点多、产品多、链路长等特点。除了传统的PC端触点,目前更增加了移动设备端、可穿戴设备端、ATM端等多种硬件端触点,在此基础上,客户使用频率更高的产品也变成了APP、微信小程序等新的产品形态。而在移动业务模式下,客户从登录认证、信息浏览、资料提交、交易下单、支付等全链路均在线上完成,随之对风控提出了新要求。
3.风控新挑战
从外部来看,数据风险、欺诈风险、模型风险、网络安全等各类新型风险已经不容忽视,风险形态趋于线上化、并发化、多维化、类客户化;同时各类风险交叉传染方式更加多样、快速和隐蔽。不同风险间的叠加共振更加明显,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会给客户和机构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