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纠结618,你还在“剁手”吗?(2)
“如果停产损失更大”,郭景分析,一条生产线每月产能是5万双,一旦原材料断供就是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应不上,无法生产,员工薪资以及其它开销仍要支付,影响全年的毛利和利润,所以今年对供应链生产端大家都抱着能生存下来的计划在维持。
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张书乐指出,近年来,电商大促节日愈加频繁。为了吸引消费者来到线上,除了618、双11,在妇女节、中秋节等时间节点也会进行造势。今年618的特殊性在于,对一部分企业而言,可能是关乎生存的节点。
补贴空前,有人却选择“躺平”
“618成为影响可选消费企业二季度销售表现的关键”,国金证券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谢丽媛观察到,为增强企业参加大促意愿、促进消费,今年天猫跨店满减力度为满300减50,京东的补贴为满299减50,各电商平台较往年折扣力度明显加大。
然而就在补贴力度空前加大的情况下,仍有企业选择“躺平”。
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公开称“今年618‘躺平’,不玩了”。他提到,线下100多家门店关门停业,上海春夏货品售罄率不到60%,销售速度赶不上退货,最高退货率达到60%。“今年618,是疫情反复之后第一次大规模促销,茵曼选择躺平”。
茵曼副总裁曲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618不会将注意力过多放在折扣和营销上面,不会刻意制造很强的气氛,往年大促大家都是赔本赚吆喝,目标是冲到一定的业绩。“今年不再追求所谓的大促排名,企业要有利润,活下去才能发展”。
服饰企业卡蒙位于上海,此次疫情中受到一定冲击。“今年618业绩不及预期,流量比较惨淡”,创始人陈剑锋提到卡蒙的很多客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两个城市都是疫情重灾区,因此客观上来看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鉴于对当下环境的风险考虑,陈剑锋谈到,今年618期间并没有过多参与。在他看来,大促期间,销售额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放到兜里的钱没几个。
决定他对大促态度的还是利润问题,如果因大促降价,那么净利润会少很多,此外大促期间有满减,很多消费者凑单后会退货。这背后的人工、管理和物料等各种消耗和成本同样会影响利润。
一位食品电商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眼下对体量较小的品牌来说,流量贵且不持续,面对大促很难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不过他也提到,对中小企业而言,需要时间成长,把品牌做好,迎来“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