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史上最纠结618,你还在“剁手”吗?(4)

2022-06-18 17:03栏目:资讯
TAG:

  大促至今已有10多年的发展,以往平台还是以卖货为主,李梦竹认为,今年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平台的重心开始从“卖货”转移到生态优化上。

  “电商平台要构造健康的森林体系,而非扶持几棵大树。因为有时候树长得太大了,树下的小草可能就失去阳光和水分”,陈剑锋认为,“平台应该营造更好的环境,让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身应有的生态位。”

  当消费逐渐回归理性

  一位电商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种“25分钟达到去年同期24小时营业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现在的企业而言,即使没有疫情,电商也不再是“新兴渠道”,成熟的渠道就是正常的市场增长,大家应当调低预期,并调整应对策略。

  谢丽媛观察到,近年大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经历前几年的流量红利高企、到流量成本大幅提升之后,现在各方关系日趋稳定,消费者也从之前的单纯关注折扣力度转向对购物体验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她进一步指出,随着消费者物质水平提升,大部分刚需消费品比较充足,消费更多变成减压、满足情绪需求的行为,大促愈发承担了通过集中狂欢式的购物体验来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品牌方需要出品更多优质、高颜值、有故事的能满足情绪需求的产品。

  多年以来,陈剑锋对大促并不热衷,鉴于平台的搜索机制,被裹挟着参与。卡蒙客单价稍高,客群稳定,更注重日销,陈剑锋担心在这种大促中破坏价格体系,更破坏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陈剑锋表示,今年疫情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更希望聚焦于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类,保护好自己的品牌。除了简单粗暴的打折促销之外,应当输出更多品牌价值。

  “天猫是很多品牌的主阵地,京东注重物流体验,抖音快手是超级大单品逻辑,品牌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在不同的流量池中贴近顾客,”孙来春指出,从流量端来看,今年618有所变化,流量的属性越来越细化,这令企业对待流量更加理性。

  作为企业,孙来春将大促比喻为一杯美酒,美酒天天喝会伤身,偶尔喝一杯则感到美味。“大促无罪,企业对大促的态度决定品牌的定位。企业回归理性,踏踏实实做时间的朋友,未来将会不断产生品牌红利”。

  李勇坚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新中产阶层2015年已接近3.3亿人,2030年将超过10.4亿人,他们的消费整体从温饱线向舒适性、发展型、享受型转型,消费者更为关注个性、品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