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月收入0支出300万,上海创业者总结了十条生存指南

2022-05-24 16:00栏目:资讯
TAG:

  公司“死”去的方式无数种,但疫情这种让所有创业者不甘心。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

  编辑|李薇

  “明天是居家办公的第二个发薪日,160个人,200万的薪酬单,今天注定是一个失眠的夜。”

  李欢没有想过,自己随手录的这段视频,获得了6万多转发、全网500万的播放量。在这之前,她的个人视频号里从未涌进过如此庞大的流量。

  李欢是深圳卫视《辣妈学院》节目创办人、CEO。这是她创业的第六年,也是疫情的第三年,“今年我们似乎除了测核酸、做抗原以外,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完成一样。公司从每个月收入大概千万,直接跌停到0,支出却分文不少。”

  《辣妈学院》公司设立在上海,节目的录制也是在上海的影棚进行。3月4日,李欢的团队在上海录完一期节目,两周后,整个公司的人都被封控起来,一直居家至今。原定于4月17号新一期的录制也一推再推,至今无法开工,而这期间也只能重复播放往期的节目。

  不开工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但支出却不能停止:员工的薪资,公司的租金、物业费,摄影棚的租金……李欢掐指一算,这些硬成本每月至少就要300万元。5月14日,在停工的第二个发薪日前,李欢忍不住发了一条《魔都小老板又遇发薪日》的视频,迅速引起了众多创业者的共鸣。

  “我们财务总监、行政总监这两天轮番打电话来,要我去提交停工停产证明,他们就可以申办上海的低保发薪模式,大概是2590块,这样就可以维持公司现金流的运转,然后撑到解封。但我们本地的员工只有30%,其余70%都是租房来这座城市打工的,他们在上海的房租至少三四千,最近每个月团购的生活物资费用也需要两三千,小孩的花费好几千,2590怎么扛?”李欢在视频中无奈说道。

  李欢的无奈,无数创业者都感同身受,几乎每个上海创业者都在经历同样的故事。今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后,陆陆续续有人被封控在家,直至4月1日,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所有人只能居家办公。

  线下实体行业按下暂停键,能够在线上开展业务的公司大都也只能勉强维持运转。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4月,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6.17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61.5%。

  每月的15日,原本是大多创业公司的发薪日,如今却成了上海创业者最难熬的日子。对于上海的创业公司来说,最致命的是现金流被迫中断,没有收入进账,人员成本、租金费用又不得不支出,让很多创业者都感到“扛不住了”。

  创业者都是“冒险家”,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在创业的道路上,公司死去的方式有无数种,但唯独疫情这一种,让所有创业者都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