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0支出300万,上海创业者总结了十条生存指南(4)
“其实鳗满是有现金储备的,并不怕短时间的亏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计算止损点亏到什么时候,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用什么方式去弥补亏损。这个账算清楚,肯定就能扛过去。”钟凯琳说。
企业止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房租和人力成本。
4月1日闭店以来,钟凯琳一直努力和物业方交涉,目前争取到的结果是上海4家店面全部免半年房租。除了复工,钟凯琳也在通盘考虑做一些决策,比如一些已经收回成本的店面,是要继续承受亏损还是直接关掉。
在税收减免等政策上,企业也要积极争取。在人力成本上,企业可以主动和员工协商,是否接受降薪或者延迟发放,因疫情停工超过一个月的上海企业,按规定可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2590元/月)支付薪资。
尽管有些残酷,但多家创业企业都和《中国企业家》表示,必要时还是会选择裁员来止损。
刘婷婷告诉《中国企业家》,她在一个月前就帮好几个HR看过他们公司的裁员调整方案了。“原本想要扩张的公司,如今都停下脚步了,大家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假设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撑三个月,那么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哪条业务线要优先砍掉、哪些为了扩张而储备的部门需要优先裁掉,大部分企业内部基本上都已经有方案出来了。”
“做好裁员预案,不代表真的会裁。是否裁员止损,主要还是取决于业务的好坏,每家公司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和发展情况去制定。没有收入项的话,肯定要降低成本项。”刘婷婷说。
不要“躺平”,
保证团队尽量运转
疫情封控,大部分公司的业务都无法正常展开,但也不能因此放弃希望选择“躺平”,即使停工,也要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转。
来源:视觉中国
胡超是连锁健身房OG健身的创始人,在上海有3家店,从3月上旬起就陆续停工闭店了。创业4年,胡超经历过不少风波,都挺了过来。去年6月,OG健身单店业绩高达100多万元,这让胡超看到了将品牌做大的可能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线下实体行业如同一记重拳,健身房复工遥遥无期。
正常来说,健身房行业全年营收只会算10个半月,因为每年的1月、2月是淡季,淡季结束后的3月至6月,可以说是一年中业绩最好的时候,但3月碰上疫情后,上海所有健身房都停滞至今。“损失如果从1月开始算,那我们今年上半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胡超说,“房租和员工的底薪,还要照发。”
尽管现状艰难,但胡超也不打算“躺平”—— “全域静态管理”第一天,胡超就和全体员工开了一场临时会议,要求大家在“全域静态管理”的一周内参加线上培训,包括如何给会员制定饮食、如何帮助会员制定训练目标等。内部培训后,胡超又组织教练开展健身直播,线上带领会员健身,并且不收费。在胡超看来,停工期间让团队忙碌起来,不至于消极等待,而且会增加会员的黏性和信任度,帮助公司在复工后更快地投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