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说“东南沿海养活了全国”?
原标题:为什么不能说“东南沿海养活了全国”?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坤 | 北京报道
近期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经济数据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2022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2.5%,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江苏(1.6%)、上海(-5.7%)、广东(2.0%)上半年经济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值,浙江(2.5%)与全国平齐,只有福建(4.6%)超越全国平均值。
上述东南沿海5省市占全国GDP比重超过1/3,其经济增速自然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在全国各个经济、财税总量数据中占比较大,近年部分数据的占比还有继续扩大趋势,也让沿海经济大省和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差距屡屡成为热门话题。
如何看待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经济大省怎样带动其他省份协调发展?如何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多位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领域专家。
东南沿海经济增速慢下来了?
影响因素:自身规模、疫情、国际形势、产业转型
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专家的视角并不完全一致。
“今年外部影响其实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美国加息,一个是俄乌冲突,对吧?”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认为外部影响并非主要因素:美国加息在短期内导致全球经济有衰退的迹象,但并未大幅影响中国出口;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大宗商品对中国总成本的影响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大。
苏剑认为,沿海经济大省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首要原因是自身规模大,其次是受疫情影响。
“首先因为发达省份已经高速增长多年,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自然会降下来,有这么个趋势,就算是没有疫情,也一般会低于全国平均值;其次,确确实实这些省份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最明显就是上海。”他说。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则认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在挤压东南沿海地区,“现在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倾向,中美经贸摩擦就是非常明显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环保门槛都在大幅度提高,靠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很难再持续,而且一部分产能已经从东南沿海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对东南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