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说“东南沿海养活了全国”?(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则认为,影响东南沿海省份经济表现的首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转型;第二是西方对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打压,这些产业在东南沿海省份发展较快;第三才是疫情的冲击。
“产业转型升级是最关键的。”曾刚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是很大的,比如以前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省份、东南亚转移力度很大,其规模大幅萎缩。这些传统产业以前在东南省份占比较大,大规模外迁以后,无疑会使得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增速慢下来。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会牺牲一些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但这是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成长的烦恼。”
不是对抗,而是合作
沿海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理所应当
几乎所有讨论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和中西部省份经济差距的帖子下面,都有各地网友的争论,常常还带着火药味。比如,沿海经济大省的一些网友认为,经济大省一直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为不发达省份“输血”,甚至认为是少数经济大省“养活”了其他众多省份;而其他省份的一些网友则认为,经济大省“占了政策的便宜”,还“吸”走了劳动力、资金、能源等各种资源,应当多承担一些带动其他省份发展的责任。
“很多网友可能受到一些统计数据和情绪的影响,实际上很多认识是不正确的。” 肖金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如果算账的话先要算历史账,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西部生产的煤炭、电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都是按计划价提供的,东部生产的消费品按照市场价进入市场,直到现在能源的价格仍然由国家控制,这无疑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
肖金成认为,东南沿海的发达,除了临海的区位优势,也确实离不开政策的倾斜,“没有对外开放,不搞国际贸易,不吸引外资,沿海地区还有没有优势?为什么4个特区都在东南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也在沿海?就是让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中西部发展。因此沿海地区带动和支持欠发达地区是理所应当的。”
“全国一盘棋的意义就在于有的在生态上作贡献,有的在经济上作贡献,西部地区生态比较脆弱,保护生态就是在作贡献。”肖金成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南北合作模式是“南粮北调”和“北煤南运”,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北方的煤炭等资源运往南方,现在,东北的大米和玉米要运往南方,因为南方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这也是全国统筹,一个省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
曾刚认为,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内地为东南沿海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但反过来,东南沿海也为内地提供了输出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的市场。与进口相比,内地生产的原材料、能源并不具备价格和品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