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寻找“2万亿”破局点
曾经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的健康险市场,曾经涌现出一批创业“新贵”,也引发过业界对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质疑和争议。从2021年起,随着监管趋严,行业迎来了调整,商业健康险行业增长的脚步放缓,新的发展方向也在悄悄出现。在这片2万亿蓝海中,惠民保赢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整个健康险行业也将目光投向了“带病市场”——它或许有着推动行业再次增长的可能。
8月以来,夹杂在保险市场中各项数据披露的健康险“成绩单”格外显眼:2022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5341亿元,同比增速4%。但与之相比,在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增速为19.72%、7.9%。
涵盖了重疾险、百万医疗险、长期护理险等多个类型产品的健康险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度保持了双位数的高速增长,也涌现出颇受追捧的创业赛道与资本“新贵”。但随着流量日益增长的,也有对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争议与质疑。
从去年起,随着监管日趋严格,互联网健康险行业也迎来了调整,同时新的发展方向也在悄悄出现。保障范围扩展至带病人群的惠民保业务席卷全国,成为商业保险在“带病体”、“非标体”市场中的有益实践。在惠民保赢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整个健康险市场也将目光投向了“带病市场”——它或许有着推动行业再次增长的可能。
“其实,行业协会也在鼓励保险公司及其他市场主体更多地探索出适合更多年龄层及更宽松健康要求的保险产品。”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说。
众筹行业的“抽佣”争议
健康险赛道曾一度爆发出无限诱人的增长潜力。
根据有关数据,2013年至2020年,健康险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创业者和资本向这里涌来,在渠道、平台、产品形态等细分领域中寻找生长的空间。而腾讯、高瓴、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方也不断催化出 “佼佼者”。
众筹行业和网络互助行业就曾是被“金手指”选中的赛道之一。2014年,轻松筹的成立开启了网络众筹元年。凭借“大病+众筹”的模式,网络众筹行业吸引了众多玩家参与。两年后,美团“10号员工”沈鹏辞职,创立水滴筹。从此,这个领域中的“独角兽”角逐开始了。
而在更早一些,网络互助行业的萌芽也出现了。2011年,为解决癌症治疗费用成立的“抗癌公社”成为互助行业的初始模型。此后,这种脱胎于“前保险”时代的产品形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