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秦朔:拒绝无力(3)

2022-08-22 14:09栏目:资讯
TAG:

  华为也不容易,今年上半年利润降到150亿元左右。而2018年上半年是456亿元。

  当然有感到形势很好的企业,如上游做生产资料、新材料的。我问了几家,从六七月开始,因为终端需求不足的传导,他们也感到了增速下行的压力。

  消费龙头一直被市场视为“稳定锚”,增速也在下台阶。比如海天味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仅为3%,创2014年上市以来新低。新消费品牌的困难,则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能保持增长的是很少一部分。

  这里就不举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实例了。他们真的不容易,我接触的干部,绝大多数工作时间都超过996。

  行行都在卷(企业),处处都作难(地方),人人都在熬(个人),这就是我对最近所见的总结。

  成因

  上述现象我相信大家都看得见。我们不可能当鸵鸟,把头埋在土里看不见。

  这些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有国际因素,有疫情因素,有收缩性政策造成的“合成谬误”,有市场主体在网上一波波“声讨资本家”的声浪中的心灰意冷、去意阑珊,等等。不再赘述。

  通过调研和交流,我有一些新的思考。我觉得当下的经济压力,根本原因可能是四个字: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残酷,所以谁都觉得日子不好过。

  产能过剩不仅是企业和行业现象,也和GDP优先目标下的政府行为相关。多年来,各地政府非常努力地搞基建,建园区,拉项目,甚至自己搞风投和产业基金(如某市国资投资了“每日优鲜”,还有的国资要为本地公司到香港上市去托底),经济一有下行压力就逆周期调节。这都是要投入的。你也投,我也投,各地都在投,很多地方负债累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助长了庞大的产能同质化。产能过剩,就打价格战,企业打的收入和纳税都达不到预期,这又导致政府税源不足,只好进一步举债,负债率越来越高。

  搞市场经济,就会面临产能过剩和产能出清。但中国的产能出清相当困难,因为涉及维、面子、政绩等问题,所以往往是用各种方法把出清的压力往后推。

  但不是所有雷都能在平静中排走的,有的注定会爆。不明爆,就暗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