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泰妮落入凡间(3)
其二:精炼营销渠道。2004年,郭振宇对渠道进行大整理,整合优质经销商,把1万多家经销商压缩到只剩400家。
当时,公司元老不理解他为什么主动扔掉客户,这跟自断臂膀没什么区别。但渠道理顺后,滇虹药业当年销售回款从2.7个亿增长到3.4个亿。
基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物产和资源优势,滇虹药业成长迅速。但当时国内的中药现代化已经走了20多年,竞争进入了深水区,大家都在寻找更好的破局之道。
郭振宇开始为滇虹药业筹划资本运作。
2011年,滇虹药业启动股改,后来,IPO在2013年9月终止。其后,郭振宇又筹划引入境外并购方,2014年,滇虹药业被拜耳收购。
但没过多久,因中药西治“水土不服”,公司销售额缩水近一半。国际化第一步没走出去,就夭折了。
两次资本运作均以失败告终,这也是郭振宇的憾事。学者第一次下海的经验与教训,为将来埋下伏笔。
一骑绝尘
滇虹药业资本运作不佳,却意外催生了贝泰妮的成长。
贝泰妮最初是薇诺娜品牌的经销商,名字来自botany(植物学)的音译。
2011年,滇虹药业改制时计划剥离徘徊在亏损边缘的项目,薇诺娜就是其中一个,被以3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贝泰妮。
2014年6月,离开滇虹药业的郭振宇担任贝泰妮董事长、总经理。当年贝泰妮的收入只有几千万,甚至团队都不齐全,且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薇诺娜只在医院渠道销售。
薇诺娜的技术研发始于20年前,2008年11月产品首次亮相,成为中国首个通过临观验证上市的功效性护肤品。6年过去了,薇诺娜品牌急需战略梳理与流程再造。
集中优势力量、单点突破的方法论,再一次被郭振宇用到贝泰妮身上。
薇诺娜的品牌定位最初是“自然长出来”的。之前,康王品牌聚焦在皮肤科领域,薇诺娜自然而然地切入到功效性护肤品,用做药的标准做化妆品,成了和其他国内美妆品牌最大的差异。
现在回看,薇诺娜就像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公主。只是这次,郭振宇要为薇诺娜在细分行业找到精准的诉求点,好比当年以“去屑”为诉求点运作 “康王洗剂”,让小公主快快长大。
薇诺娜早期的研发,从原料到技术,再到临床试验,均采用“本土化”运作,与专业机构和专家高度绑定。
经过多次迭代,研发团队最终确定以第一线皮肤学为参照,从研究皮肤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角度,找到问题的原因,进而定位作用靶点,研究出用什么成分在靶点上解决问题。
再通过核心成分,反向筛选植物,从云南的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滇山茶等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