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对村医夫妇 想帮农村临终病人“尊严死”(7)

2022-08-15 13:09栏目:资讯
TAG:

安宁疗护工作是希望陪伴病人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路(黄宇摄)

  在响应政策上,他有不少成功案例。2013年,刘贵芳在中南海受到总理接见后不久,孙志宇和她就租下了卫生院后面的8亩多空地,前后投资295万元,盖起了一间“综合性公益性养老院”,为了筹款,他们甚至卖掉了儿子的婚车,抵押了一套房子贷款。孙志宇夫妇算过,全村共有600多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孩子外出打工后,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料,建一个养老院既是为社会做贡献,也能让卫生院接近病源,一举两得。

  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从国家层面倡导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这家建在卫生院旁边的养老院就此成为河北省较早探索“医养结合”的样板。2014年,在孙志宇的鼓励下,刘贵芳决定写一封信给李克强总理,把养老院建设情况向中央汇报。一个月后,邯郸市政府派人送来了总理回信,信中肯定了她的做法。那之后,刘贵芳彻底出了名。

  孙志宇算过一笔账,养老院刚开办的时候,接来了原来住在镇养老院的11个“五保户”老人,相当于“帮政府解决问题”,因此拿到了民政部门25万元的补贴。但这些五保老人免费入住,养老院每季度只能拿到政府补助给他们的每人570元生活费,饮食、取暖、医疗、服务各项费用算下来,“住五保老人赔钱”,养老院只能借债运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必须面向社会接收老人,入住费用每月1000元到3000元不等,这样才在第七年勉强达到了收支平衡。

  如今,养老院常住社会老人30位左右,进入取暖季人数会有增长,但除了原本就住在镇上公立养老院里的十余名“五保户”之外,住院的社会老人还没有一名来自本村。村里人告诉本刊,大家依然担心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会落下“不孝顺”的恶名。再加上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装电梯,孙刘二人理想中一家老人都可以入住的高级套房,还没有过任何住客,精心设计的独立浴室落了灰。

安宁疗护病区位于卫生院三层(魏倩 摄)

  养老院的建立,是“能人”孙志宇抓住新机会的一次尝试。如今,安宁疗护是他认为的又一次政策机会。他先从网上查阅了安宁疗护的定义,当即决定把卫生院的三层改造成“安宁疗护病区”。但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真正在农村基层建立起系统化的安宁疗护制度,还有非常大的空隙需要填补。

  孙志宇能给予的,是筹钱后建立的一些硬件设施。原来的病房里只有一张铁架子床,一排掉了漆的木椅,患者住院要自带被褥,卫生间是设在走廊尽头楼梯上的临时建筑,看起来摇摇欲坠。三层楼房没有电梯,他考虑到临终的重症患者大都没有行动能力,就先在病区加装了一部电梯,又陆续撤掉原来病房里陪护长椅,换成能够长期居住的木质陪护床,配备好被褥,换上遮光好一些的卷轴窗帘。政府补贴的一万元很快用完,他又自掏腰包,给每间病房加装了电视、路由器、沙发、茶几、衣架,希望患者能在这里住得舒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