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对村医夫妇 想帮农村临终病人“尊严死”(2)

2022-08-15 13:09栏目:资讯
TAG:

  陈香的印象也是如此,从10年前起,村里的癌症“简直像感冒一样流行”,除了母亲,她的大哥和丈夫的哥哥也都曾是癌症患者。他们确诊时年龄不过四五十岁,但也都是晚期。陈香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健康”的大哥是在正月一次赶集时,他说自己得了一点小感冒,准备去卫生室拿点药。一个月后她得知,在石家庄的大医院里,大哥“一直没好的感冒”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再过一个月,大哥完全换了个人,化疗毁掉了他的好身板和意志力,他疼得杜冷丁(一种强效镇痛药)一针接一针地打,终究没挨过那个春天。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李立明和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的报告,中国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癌症发病率差异不大(467.8例/10万人与446.5例/10万人),但农村人口的癌症死亡率要更高。生活在一个刚刚脱贫的农业县区,南阳堡镇的村民基本没有定时健康体检的习惯,更没有接受过全面的癌症筛查。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检出癌症后,都已经到了晚期阶段。

根据研究,对比单纯化疗,早期营养及心理支持治疗联合标准一线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晚期食管癌或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图 |视觉中国)

  在孙志宇看来,癌症是最受罪的疾病之一。他忘不了一个得食道癌的街坊,因为癌症发现得实在太晚,接受手术时,医生看见他的食管已经被癌细胞侵蚀出了一个瘘孔,所有吃下去的食物都会漏出去,进入胸腔的引流管。还有一个食道癌病人,“当时已经不能吃饭了,我们只能给他输液,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每天输每天输,整个手背都是针眼,到后来我们从这儿输进去的液,会从另一个针眼冒出来……”更早的时候,隔壁村还有个肝癌患者,因为实在受不了癌痛,最后选择了自杀。

  孙志宇的妻子刘贵芳也是一名村医,她平时在家里的卫生室工作,因为早年专看妇产科,她见证了村里许多女性癌症患者的最后时刻。她记得一个常来看诊的老奶奶,60多岁的时候患上了宫颈癌,摘除手术多年后查出腹腔转移,儿女带着她在外面医院化疗一圈后,最后回到家“数日子”,疼的时候整条街都能听见她的喊叫声。

  正因为如此,2018年当刘贵芳选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履职第一年,夫妻二人就聊到“安乐死合法化”的议案,“不想看病人这么受罪了,看看能不能提一提”。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刘贵芳面对记者再次谈到这份议案。她很清楚在现有的条件下,想要推行“安乐死合法化”还有很远,但她想呼吁人们关注,农村临终病人在生命末期,同样需要“不痛苦,有尊严”。

1996 年,河南宜阳,村民拉着架子车送家人到乡卫生院看病,医生查看病人病情 (吕光伟 摄/ 视觉中国 供图)